获奖情况:"2023年度青岛市优秀建筑设计奖"一等奖 项目类型:公共建筑 设计单位: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成员:刘艺、张立伟、陈艺、潘磊、尚卫东、万骁骁、韩帮伟、周官霖、于路明、卜庆新、杨鹏立、赵浚良、顾明睿、罗召鑫、徐志逸 编制时间:2022.06-2023.11
No.1 一、项目背景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德州是一座运河名城,历史上的德州因京杭大运河而兴,曾是南北水运的咽喉要地,后随着漕运全线停止德州也盛极而衰。近几年京杭大运河陆续通航,标志着德州活化运河文化遗产的新机遇。 南运河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项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旨在成为传承运河非遗文化的重要平台、齐鲁文化旅游的枢纽、德州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以及大运河文化经济带的标志性建筑。 项目位于德州市德城区,毗邻南运河,紧邻城市主干道运河大道,拥有绝佳的地理优势。项目由主馆、副馆和中央广场组成,主馆是南运河历史文化展示和非遗文化体验的重要场馆。 南运河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项目全貌 主馆效果图 No.2 二、设计愿景 (1)打造一张传承运河非遗文化的重要名片 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将以对运河风貌的保护、运河文化的传承、运河资源的再利用为核心,重塑文化高地,展现民族自信。 (2)建立一个开放德州文化旅游的枢纽门户 德州是一座枢纽之城,高铁通达全国包括22个省会在内的200多个城市,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地处德州交通枢纽地段,与德州高铁站仅1.7KM的直线距离,项目设计将充分利用交通优势,整合城市资源,优化城市空间,打造德州旅游资源的新门户和重要节点。 (3)营造一方承载德州历史文化的城市客厅 丰富的德州历史文化将交融于此,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将城市历史、发展、未来、文化融入建筑与人文景观,引入运河景观资源,营造丰富的室内外场所体验,打造承载德州历史人文的城市客厅。 No.3 三、设计内容 南运河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项目主馆规划用地面积64483㎡,总建筑面积73483.50㎡,地上建筑面积54251.50㎡,地下建筑面积19232.00㎡,容积率0.84,建筑密度30.62%,建筑主体为三层,最大建筑高度24m。 (1)“一轴一廊,对称有序”的空间结构 主馆建筑注重与周边资源的聚合效应,建筑主入口开向南侧,与南侧中央广场和副馆共同构成南北文化轴线。入口广场同城市景观一体化打造,向西连接古堤与码头,向东经过牌楼延伸入城市街区,形成一条串联中心城区和运河的城市景观廊。 主馆建筑设计结合典型传统北方官式建筑的对称性,主馆入口广场、入口门厅、展览大厅等多个重要公共空间中轴布局,在游览路径上串联形成空间序列,承托起“整齐严肃、有条不紊”的空间感受。 主馆空间结构
(2)形制顺水、布局聚水、场景活水 主馆建筑布局朝向运河打开,场地引水入园,打造大片水景,展现了拥抱运河的开放之姿。主入口广场成为连接运河与城市的重要空间节点,“联樯密于指,我舟无着处。”德州古运河漕粮船挤、游人如织,运河码头的场景在入口处再现,将为德州再添一处运河文化IP,可组织夜游大运河、魅力灯光秀等文化活动。 场地引水入园 主馆入口广场
(3)文化共栖、空间共栖、场所共栖 主馆建成后将定期举办讲座、体验、教学等活动,馆内空间颇具特色,坡屋顶形式与中轴天窗营造了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空间的仪式感与秩序感,丰富了观展的视觉体验。 主馆展厅 主馆利用内部庭院和外部滨河景观规划了德州新十景,雁塔怀古、云沙烟柳、高阁凭栏、鬲源星河、苍松远风、翠柏嘉荫、庭树飞花、寻壑经丘、千帆斜晖、漳水春波,与德州古十景遥相呼应。 主馆庭院景观 No.4 四、创新与特色 (1)古韵新作:传统造型元素的现代转译。主馆整体形象立足于古韵新作,以新的建筑材料和建造工艺演绎传统建筑群落的空间场景体验,通过对传统建筑形式的转译,形成出檐深远、气势浑厚、古意盎然而不失现代简约的建筑群落。主馆屋顶的形式来源于对中国北方传统硬山屋顶元素的提取演绎;入口形象提取了《乾隆南巡图-过德州》中粮仓的元素;立面意向取自漳水千帆的古运河胜景,单曲板石材立面是对古漕运帆樯林立场景中“帆樯”的符号提取与转译,昭示着运河文化再续繁荣。 建筑形象古韵新作
(2)场馆多功能适应性设计:主馆的多功能厅和拍卖厅位于建筑一层的东北角,在功能分区和流线上,预留闭馆后单独对外的可能性,实现特殊功能空间的分时段运用。游客中心临街布置,紧邻中轴广场,室内空间采用跃层设计,并设置多个单独对外出入口,考虑其在未来运营中融入商业业态或转化为商业空间的可能性。 主馆平面图
(3)精细化、一体化设计:主馆展厅内部注重空间结构一体化设计,通高大厅柱和设备夹层以上柱,统一采用圆钢管混凝土柱,保证空间效果。为使展厅尽量无柱,设计采用大跨结构,同时结构整体采用次梁单向布置,主梁跨中梁高降低的变截面设计,为暖通设备吊顶内走管提供条件。暖通设备及管线进行整合设计,空调、排烟设备集中于夹层主力机房,便于运维管理。风井结合展厅入口对称设置,各类风口隐匿于服务走道,保证公共空间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No.5 五、项目实施 南运河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项目主馆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技术服务工作持续进行,主体施工基本完成,空间结构初显,未来可期。 项目现场照片
供稿: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